冬夜读书示子聿一诗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

冬夜读书示子聿一诗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

《冬夜读书示子聿》一诗告诉了人们,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两条途径,原文如下:

古人学问无遗力,少壮工夫老始成。

纸上得来终觉浅,桥袭散绝知此事要躬行。

译文:

古人学习知识是不遗余力的,终身为之奋斗,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,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。

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,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,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,必须亲身去实践,方能学有所成。

创作背景

这首诗是诗人于庆元五年(1199年)于山阴写给小儿子陆聿的,此时陆聿二十一岁,正值“少壮”。诗人在冬日寒冷的夜晚,沉醉于书房,乐此不疲地啃读诗书。窗外,北风呼啸,冷气逼人,诗人在静寂的夜里,抑制不住心头奔腾踊跃的情感,写下了这首哲理诗并满怀深情地送给了儿子子聿。

首句是对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的赞扬,告诫自己的孩子学业应毫无保留,全力以赴;次句是禅慎说做学问的艰难;后两句,诗人更进一步指出敏氏实践经验的重要性。

这首诗以思想和哲理取胜,使人在理性的思辨中受到教益。它蕴涵着深刻的哲理: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两条途径。短短的四句诗,读起来朗朗上口,且意境深远,余味无穷。

怎么解读陆游的《冬夜读书示子聿》?从中可以领悟到了什么?

在陆游的这一首诗之中,他其实讲到的就是自己对于儿子掘搏的教育方式。想要通过这一首诗告诉大家,如果说想要做学问的话,那么一定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,同时还要学会将书本和实践相结合,这样的话才能够学有所成。

古人对于教育的把控是非常的严格的很多,有大学问的诗人,书法家等等书香门第,对于子孙的教育都抓得很严。当然在那个时候的教育和现在还是存在着一些偏差的,在当时是讲究死记硬背的。如果说要学习一本书的话,那么就要将这本书读通读透。如今我们的学业压力比较大,课程也比较多,其实并不要求学生把每一个课本都读熟读透,只要掌握重点的知识就可以了,但是这一点在当时是不行的。

所以说陆游才会告诉他的孩子,如果说想要学有所成的话,那么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信散基下得了苦功夫,要努力的去钻研,这样的话才能够真正的去领悟书本之中的含义。同样他也说到,光有书本知识还是不够的,还需要注重实践。这一点古人比我们想的要早,想得要周全。

在如今我们提倡将理论和实践结合,这一点实际上在古代的时候古人早有感知。陆游在诗中告诉自己的孩子光有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,要学会在实践之中去学到新的知识,去拓展自己的知识滑谨面。也正是古语之中的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。”在读了陆游的这首诗之后,我从中领悟到的就是若是要学习那必然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,要敢于去挑战自己。同样也不能够仅仅限于自己所学到的知识,不能够自满,要努力的去开拓自己的视野,学会在实践之中去汲取新的知识。

通过上文,我们已经深刻的认识了冬夜读书示子聿,并知道它的解决措施,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,我们就不会惊慌失措了。如果你还需要更多的信息了解,可以看看一束青草的其他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