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稹的行宫指的是什么地方

元稹的行宫指的是什么地方

最佳答案元稹笔下的古行宫即唐代洛阳行宫上阳宫。该宫殿地处洛阳皇城西南、禁苑(隋朝的西苑)之东。上阳宫是唐高宗李治在东都洛阳时修建的,上元年间,唐高宗在此处理朝政。公元705年,武则天被儿子唐中宗逼迫退位,之后武则天就居住在上阳宫,直到该年年底驾崩。在唐玄宗时代,经常在上阳宫举行大型宴会。一度成为盛时盛地的名词。但到了玄宗朝杨贵妃专宠时代,上阳宫又变成了唐王朝宫女的\“幽禁所\”。另外唐王朝的皇帝妻妾之多,可称为登峰造极(后宫佳丽三千)。而后宫人数最多的则是风流天子唐玄宗。因杨贵妃专宠,造成行宫中的绝大多数宫女,都只能\“一生遂向空房宿。\” (白居易《上阳白发人》),直到玄宗死去,一生处于\“寥落古行宫\”的悲惨境地。到了安史之做首肆乱,上阳宫等宫室被乱军严重破坏。此后阳宫为代表的各芹租地行宫逐渐荒废,到了唐德宗时期上阳宫被彻底废弃。元稹写作此《行宫》诗是为呼应白居易之前所写的《上阳白发人》中的那位年已60的白头宫女。她(或她们)这批从少女时期入宫一直做到老的宫女,是以自己亲身体验来\“说\”玄宗的,并非只是道听途说。所以才会有更深的沧桑体会。这首诗的主要特色在于含蓄有致,全诗的重心在于一个\“说\”字。原诗是:寥落古行宫,宫花寂寞红。白头宫女在,闲坐说玄宗。另附:白居易《上阳白发人》题解曰:\“天宝五载以后,杨贵妃专宠,后宫无复进幸。六宫有美色者,辄置别所,上阳其一也,贞元中尚纯轿存焉。\”这里把上阳宫作为\“美人库\”的社会功能亦说的很明白。

行宫元稹古诗带拼音

最佳答案行宫(xíng gōng)

唐代:元稹行清(táng dài:yuán zhěn)

寥落古行宫,宫花寂寞红。(liáo luò gǔ xíng gōng,gōng huā jì mò hóng。)

白头宫女在,闲坐说玄宗。(bái tóu gōng  nǚ zài ,xián zuò shuō xuán zōng。)

寥落古行宫,宫花寂寞红

该诗赏析:这首诗平实,但很有概括力,也很含蓄,并给人以想象的天地,历史沧桑之感尽在不言之中。首句点明地点:古行宫;二句暗示时间:红花盛开之季;三句介绍人物;白头宫女;四句描绘动作:闲坐说玄宗。构筑了一幅完整动人的图画。当亩带陵年花容月貌,娇姿艳迅戚质,辗转落入宫中,寂寞幽怨;如今青春消逝,红颜憔悴;闲坐无聊,只有谈论已往。

白头宫女在,闲坐说玄宗

《行宫》(元稹)全文意思

最佳答案作者或出处:元稹 古文《行宫》原文: 寥落古行宫,宫花寂寞红。白头宫女在,闲坐说玄宗。

《行宫》现代文全文翻译: 早已空虚冷寞的古行宫,零落宫花依然开行艳祥陪红。有几个满头白发的宫女,闲坐谈论当年的唐玄宗。 【注解】 [1]寥落:寂寞冷落。 [2]行宫:皇帝在京城之外的宫殿。 【评析】 这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诗。首句点明地点:古行宫;二句暗示时间:红花盛开之季;三句介绍人物;白头宫女;四句描绘动作:闲坐说玄宗。构筑了一幅完整动人的图画。当年花容月貌,娇姿艳质,辗转落拍和入宫中,寂寞幽怨;如今青春消逝,红颜憔悴;闲谨贺蠢坐无聊,只有谈论已往。此情此景,好不凄绝!

元稹古诗《行宫》

最佳答案元稹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“新乐府”。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“元白”。下面是我整理的元稹古诗《行宫》,欢迎浏览。

行宫

唐代:元稹

寥落古行宫,宫花寂寞红。

白头宫女在,闲坐说玄宗。

译文

空旷冷落的古旧行宫,只有宫花寂寞地艳红。

几个满头白发的宫女,闲坐无事谈论唐玄宗。

注释

(1)寥(liáo)落:寂寞冷落。

(2)行宫:皇帝在京城之外的宫殿。这里指当时东都洛阳的皇帝行宫上阳宫。

(3)宫花:行宫里的花。

(4)白头宫女:据白居易《上阳白发人》,一些宫女天宝末年被“潜配”到上阳宫,在这冷宫里一闭四十多年,成了白发宫人。

(5)说:谈论。

(6)玄宗:指唐玄宗。

赏析

元稹的这首《行宫》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诗,这首短小精悍的五绝具有深邃的意境,富有隽永的诗味,倾诉了宫女无穷的哀怨之情,寄托了诗人深沉的盛衰之感。

从诗的内容上看,理解这首诗的关键在末尾一句“闲坐说玄宗”。说者前句已经点明是“白头宫女”,时间地点则是在荒凉冷寞的古行宫,红花盛开,正是一年春好处之时。从天宝至贞元,过了半个世纪左右,漫长的岁月,风雨的侵蚀,古行宫早变得荒败不堪了,而当年入宫的红颜少女,也在寂寞孤独中苦熬了几十个春秋,如今早已是白发苍颜了。她们的青春在此葬送,她们悲怨的泪水在此流淌,她们面对着怒放的红花在感叹嘘唏。透过纯朴的字面,我们分明听到了她们痛苦的心音。白居易《上阳白发人》写道:“上阳人,红颜暗老白发新。绿衣监使守宫门,一闭上阳多少春。玄宗末岁初选入,入时十六今六十。同时采择百余人,零落年深残此身。”白诗直截了当地道出了年老宫女的幽怨,元诗则点历知染寥落的环境,以红色宫花和白头宫女相互衬托的笔法,通过形象对比来揭示宫女的悲惨生活和心理活动。二诗相比,一具体,一概括,一以感情的热烈淋漓见长,一以境界的深沉隽永取胜。

这里,寥落古行宫中的白头宫女,还是唐玄宗时代历史的见证人。唐玄宗在其继位后期,宠幸杨贵妃,终日沉溺在淫乐酒色之中,把政务全部委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,朝纲紊乱,谄佞当道,终于酿成安史之乱。乱后,玄宗被迫退位,赫赫不可一世的大唐王朝亦从此一蹶不振,日益走向下坡路。白居易在《长恨歌》里曾深致感慨说:“缓歌慢舞凝丝竹,尽日君王看不足。渔阳鼙鼓动地来,惊破霓裳羽衣曲。”四句诗,已形象地概括出玄宗昏愦好色与亡国致乱的历史因由,其讽刺与揭露是十分深刻的。元稹这首短诗当然不可能象白诗那样铺张扬厉,极尽渲染之能事,他只能采取对照、暗示点染等方法,把这一段轰轰烈烈的历史高度浓缩,加以典型化的处理,从而让人回味咀嚼。寥落的古行宫,那在寂寞之中随岁月更替而自生自落的宫花,那红颜少女的变为白发老人,都深深地带有时代盛衰迁移的痕迹。白头宫女亲历开元、天宝之世,本身就是历史的见证人,“闲坐说玄宗”的由治而乱。这本是诗篇主旨所在,也是诗人认为应引以为戒的地方,却以貌似悠闲实则深沉的笔困手调加以表现,语少意多,有无穷之味。

从表现手法上来看,诗人塑造意境,艺术上主要运用了两种表现手法。一是以少总多。这首诗具有举一而反三,字少而意多的特点。四句诗,首句指明地点,是一座空虚冷落的古行宫;次句暗示环境和时间,宫中红花盛开,正当春天季节;三句交代人物,几个白头宫女,与末句联系起来推想,可知是玄宗天宝末年进宫而幸存下来的老宫人;末句描写动作,宫女们正闲坐回忆、谈论天宝遗事。二十个字,地点、时间、人物、动作,全都表现出来了,构成了一幅非常生动的画面。这个画面触发读者联翩的浮想:宫女们年轻时都是月貌花容,娇姿艳质,这些美丽的`宫女被禁闭在这冷落的古行宫之中,成日价寂寞无聊,看着宫花,花开花落,年复一年,青春消逝,红颜憔悴,白发频添,如此被摧残,往事不堪重省。然而,她们被禁闭冷宫,与世隔绝,别无话题,却只能回顾天宝时代玄宗遗事,此景此情,令人凄绝。“寥落”、“寂寞”、“闲坐”,既描绘当时的情景,也反映诗人的倾向。凄凉的身世,哀怨的情怀,盛衰的感慨,二十个字描绘出生动的画面,表现出汪烂嫌深刻的意思。

另一个表现手法是以乐景写哀情。我国古典诗歌,其所写景物,有时从对立面的角度反衬心理,利用忧思愁苦的心情同良辰美景气氛之间的矛盾,以乐景写哀情,却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。这首诗也运用了这一手法。诗所要表现的是凄凉哀怨的心境,但却着意描绘红艳的宫花。红花一般是表现热闹场面,烘托欢乐情绪的,但在这里却起了很重要的反衬作用:盛开的红花和寥落的行宫相映衬,加强了时移世迁的盛衰之感;春天的红花和宫女的白发相映衬,表现了红颜易老的人生感慨;红花美景与凄寂心境相映衬,突出了宫女被禁闭的哀怨情绪。红花,在这里起了很大的作用。这都是利用好景致与恶心情的矛盾,来突出中心思想,即王夫之《姜斋诗话》所谓“以乐景写哀”,一倍增其哀。白居易《上阳白发人》“宫莺百啭愁厌闻,梁燕双栖老休妒”,也可以说是以乐写哀。不过白居易的写法直接揭示了乐景写哀情的矛盾,而元稹《行宫》则是以乐景作比较含蓄的反衬,显得更有余味。

这首绝句语言平实,但很有概括力,精警动人,也很含蓄,给人以想象的天地,历史沧桑之感尽在不言之中,寓意深刻,自来评价很高。王建的《宫词》,白居易的《长恨歌》,元稹的《连昌宫词》,都是长达千字的宏篇巨制,详尽地描述了唐玄宗时代治乱兴衰的历史过程,感叹兴亡。总结教训,内容广博而深刻。元稹这首小诗总共不过二十个字,能入选《唐诗三百首》,与这些长篇巨作比美,可谓短小精悍,字字珠玑。

人天天都会学到一点东西,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。从上文的内容,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元稹行宫。如需更深入了解,可以看看一束青草的其他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