故书不厌百回读,熟读深思子自知出自哪里?

故书不厌百回读,熟读深思子自知出自哪里?

优质回答故书不厌百回读,熟读深思子自知。(北宋.苏轼《送安惊落第诗》》)罩世

释义:一本书可以不厌其烦地读上好多遍,读的遍数多了,深入思考了,自然了物则肢解书中的意盯衡思。

名言内容:故书不厌百回读,熟读深思子自知。

名言解释:

宋·苏轼《送安淳落第诗》。

故书:旧书,指古人之书。子:你,男子的尊称。这两句大意是:古人的书不满足于成百遍地读,熟读精思你自然就能懂得古书的精义。

这是关于读书方法的名句。安悼淳参加科举考试落第,苏轼写此诗传授读书之道。从形式上看,此条讲的是读古书,其实,无论占今,读书的道理是一致的。“书读百遍,其义自见”,历来如此。苏轼此句的独到之处,在于他在“读”的基础上,还强调“思”的重要作用,有了“思”的一面’读书的要求才能真正实现。

名言出自:

宋朝·北宋

苏轼

《送安淳落第诗》

苏轼档案资料:北宋文学家

旧书不厌百回读的下一句

优质回答旧书不厌百回读下一句:熟读深思子自知。出自古诗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,作者是苏轼。苏轼(1037年1月8日-1101年8月24日),字子瞻、和仲,号铁冠道人、东坡居士,世称苏东坡、苏者旁仙,汉族,眉州眉山(今四川省眉山市)人,祖籍河北栾城,北宋著名文学家、书法家、画家,历史治水名人。

北宋(960年—1127年),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,传九位皇帝,享国167年。与南宋合称宋朝,又称两宋,因皇室姓赵,也称赵宋。显德七年(960年),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,拥立赵匡胤为帝,建立宋朝,定都东京开封府(河南开封),改元建隆。后通过杯酒释兵权,将兵权与财政权集中于中央,避免了中晚唐藩镇割据的乱象。但也导致宋朝与辽国、西夏、金国的战争芦嫌桥中失利。靖康元年陪猛(1126年)发生靖康之难,次年被金国灭亡。

古诗句 旧书不厌百会读

优质回答旧书不厌百会读,熟读深思子自知

意思是:

苏东坡有《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》诗,开头两句是:

旧书不厌百回读,熟读深思子自知。

“百读不厌”这个成语就出在这里。“旧书”指的是经典,所以要“熟读深思”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王肃传》注:

人有从(董遇)学者,遇不肯教,而云必当先读百遍,言读书百遍而意自见。

经典文字简短,意思深长,要多读,熟读,仔细玩味,才能了解和体会。所谓“意自见”、“子自知”,着重自然而然,这是不能着急的。这诗句原是安慰和勉励那考试失败的安敦秀才的话,劝他回家再去安心读书,说“旧书”不嫌多读,越读越玩味越有意思绝凯键。固然经典值得“百回读”,但是这里着重的还在那读书的人。简化成“百读不厌”这个成语,却就着重在读的并巧书或作品了。这成语常跟另一成语“爱不释手”配合着,在读的时候“爱不释手”,读过了以后“百读不厌”。这是一种赞词和评语,传统上确乎是一个评价的标准。当然,“百读”只是“重读”、孙敏“多读”、“屡读”的意思,并不一定一遍接着一遍地读下去。

laji

生活中的难题,我们要相信自己可以解决,看完本文,相信你对 有了一定的了解,也知道它应该怎么处理。如果你还想了解故书不厌百回读的其他信息,可以点击一束青草其他栏目。